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与控制的分析
黄光全,袁方玉,陈国英,裴速建,张华勋,胡乐群,桂爱芳,刘井元,林文
摘要1146)      PDF (368KB)(919)   

【摘要】 目的 掌握全省疟疾流行态势,探索有效的抗疟措施。方法 收集湖北省疟疾防治资料、现场调查和疟疾监测结果,统计网报疟疾疫情,分析疟疾流行态势与抗疟措施。结果 2007年湖北省报告疟疾病例1769例,其中本地病例1721例,占97.29%,输入病例48例(间日疟34例、恶性疟14例),占2.71%。报告现症患者治疗1769例,治疗率100%,疟史及重点人群休治8345人,休治率95.47%,预防服药22 731人,服药率84.17%。现场走访调查2497人,发现疟疾病例37例,治疗37例,正规治疗36例,正规治疗率97.30%。疫情报告36例,漏报1例,漏报率2.78%。疟疾监测点报告疟疾发病79例(28.01/万),比2006年(92例)下降14.13%。中华按蚊平均叮人率8.26只/(人·夜),比2006年〔4.08只/(人·夜)〕上升了102%,嗜人按蚊叮人率0.30只/(人·夜),比2006年〔(0.26只/(人·夜)〕上升了15.38%。 结论 本地疟疾发病基本稳定,输入性疟疾上升,根治传染源措施有效。

2009, 20 (3): 240-243.
1994-2007年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裴速建, 袁方玉, 黄光全, 胡乐群, 张华勋, 刘井元, 陈国英, 陈辉
摘要1156)      PDF (362KB)(870)   

【摘要】 目的 掌握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巩固其防治成果。方法 收集1994-2007年湖北省疟疾疫情,分析疟疾流行现状和变化规律。结果 疟疾发病例数从1994年的4527例下降至2007年的1769例, 下降了60.92%, 但14年间疟疾疫情出现不断的波动起伏, 时有局部暴发点出现, 中华按蚊疟区平均年发病率0.13/万, 嗜人按蚊疟区平均年发病率1.99/万, 80%以上的疟疾病例集中在占全省总人口26.37%的嗜人按蚊疟区。结论 湖北省疟区分布及流行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嗜人按蚊疟区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难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2009, 20 (2): 156-158.
湖北省三县(市)媒介按蚊抗药性的现场调查
余品红;胡乐群;刘井元; 黄光全; 张华勋; 陈辉; 张迟; 裴速建
摘要1436)      PDF (216KB)(1093)   
目的 了解媒介按蚊对DDT和溴氰菊酯的抗药性,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蚊虫击倒率和死亡率,以Finney机率分析法进行对数-机率分析。结果 湖北省京山县、安陆市和孝昌县媒介按蚊对DDT和溴氰菊酯区分剂量击倒率均<20%,死亡率均<50%,为高抗群体;对DDT的KT50分别为1718.63、343.73和624.45min,具有很强的抗击倒力,其LC 50均>4%,与1996年调查结果一致;对溴氰菊酯的KT 50分别为227.78、138.41和263.41min,比1996年分别提高34、20和44倍,其LT 50为684.12min,比1998年提高了306倍。结论 DDT停用多年后抗药性未明显下降,而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则呈几百倍的速度发展,可能成为拟除虫菊酯和DDT应用的最大障碍,应定期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苏、鲁、豫、皖、鄂5省疟疾防治与流行态势分析
黄光全1;袁方玉1;金小林2;赵长磊3;苏云普4;沈毓祖5
摘要1222)      PDF (94KB)(763)   
目的 掌握苏、鲁、豫、皖、鄂5省疟疾流行态势,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5省2004-2005年疟疾疫情、检查结果和抗疟措施执行情况,分析当前疟疾流行态势。结果 2004年5省共报告疟疾14536例,发病率0.37/万,比2003年下降11.94%,2005年5省共报告疟疾20325例,发病率0.52/万,比2004年上升39.83%;2004-2005年共报告输入疟疾523例,其中恶性疟39例,死亡3例。2年中发病回升的有95个县(市),高疟区有28个县(市)。结论 嗜人按蚊疟区发病下降,中华按蚊疟区发病上升,高发疟区由南向北蔓延,输入疟疾增多。
2004-2005年湖北省疟疾防制效果评价
裴速建;黄光全;桂爱芳;左胜利;陈国英;胡乐群;刘井元
摘要1361)      PDF (249KB)(669)   
目的 探讨湖北省疟疾防制对策,评价防制效果。方法 收集2004-2005全省疟疾疫情,分析疟疾流行现状和变化规律。结果 湖北省疟疾发病率连续2年大幅度下降,发病率由2003年的0.45/万降至2005年的0.25/万,达历史最低水平,疟疾高发区逐步缩小,低疟区逐步扩大;嗜人按蚊区疟疾发病率亦大幅度下降,发病率由2004年的1.37/万降至2005年的0.78/万,局部暴发点得到有效控制;中华按蚊区疟疾发病率稳中有降。结论 湖北省所采取的疟疾防制措施行之有效,疟疾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继续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PCR技术在赫坎按蚊复合体近缘种鉴别中的应用
陈国英1;黄光全1;周华云2;张华勋1;李书华1;王伟民2;曹俊2;袁方玉1
摘要1383)      PDF (172KB)(603)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湖北省不同地区媒介按蚊的种型。方法 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新建立的基因鉴别技术对现场捕获的按蚊分别进行形态特征鉴别和基因鉴别及比较。结果 现场捕获181只按蚊,形态学确认176只为中华按蚊,而PCR鉴定172只为中华按蚊,另4只为八代按蚊;经形态学特征鉴别的5只嗜人按蚊中,PCR鉴别有4只为嗜人按蚊,另1只为八代按蚊。结论 采用PCR基因鉴别技术能准确鉴别赫坎按蚊种团内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八代按蚊等近缘种按蚊,较传统的按蚊形态学鉴别方法准确,适用于复合媒介地区的疟疾媒介调查和监测。
灭蚊幼芽孢杆菌剂型的研究与应用
陈国英;袁方玉;黄光全;张吉斌;徐博钊
摘要1074)      PDF (89KB)(784)   
目的 针对蚊虫的生态习性和不同孳生地特点,研制具有即效又有持效的灭蚊幼芽孢杆菌剂型。方法 选用漂浮剂锯末粉为载体,加粘附剂和分散剂,按一定比例制成不同剂型进行灭蚊幼试验,并观察不同剂型对哺乳动物、非靶生物的影响。结果 Bti-187颗粒剂,稻田灭中华按蚊幼虫持效为12~16 d,块剂在小型孳生地灭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幼虫,持效分别可达17和12 d,BS-C 3-41颗粒剂、块剂灭致倦库蚊幼虫持效分别可达19和94 d。Bti-187和BS-C 3-41发泡剂有较好的即效,48 h灭蚊幼效果达100%,持效分别可达15和21 d。结论 针对不同蚊虫孳生地特点,采用不同剂型配合使用,蚊虫密度平均下降70%~100%。能有效控制成蚊密度,削平成蚊季节高峰。
湖北省嗜人按蚊分布区不同灭蚊措施的效果评价
黄光全1;张华勋1;李汉帆1;陈国英1;兰明祥2;刘井元1;罗山虎2
摘要1345)      PDF (103KB)(683)   
目的 评价嗜人按蚊分布区不同灭蚊措施的疟疾防制效果。方法 比较分析2.5%溴氰菊酯(15mg/m 2)浸帐,结合用5%氯氰菊酯(25mg/m 2)对畜房、人群活动场所、卧室作滞留喷洒灭蚊措施与仅采用2.5%溴氰菊酯(15mg/m 2)浸帐灭蚊措施对控制嗜人按蚊密度和降低疟疾发病率的效果。结果 浸帐加喷洒措施区,人帐、半通宵、牛栏、猪栏嗜人按蚊密度平均下降率83.77%,叮人率下降98.46%,疟疾发病率下降100.00%。单一浸帐措施区各场所嗜人按蚊密度平均下降49.89%,叮人率下降92.00%,疟疾发病率下降90.91%,经统计学处理,2种措施对降低疟疾发病率和嗜人按蚊叮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000086~0.9962, P>0.05)。结论 浸帐灭蚊措施比浸帐加喷洒措施经济,且降低嗜人按蚊叮人率和疟疾发病率效果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湖北省1994至2003年疟疾发病与媒介分布
陈国英;左胜利;黄光全;张华勋;裴速建;桂爱芳;胡乐群
摘要1345)      PDF (92KB)(763)   
目的 了解传疟媒介在湖北省的分布规律及范围以及与疟疾发病的关系。方法调查各县(市)疟疾发病情况及当地传播媒介种类和分布规律。结果湖北省疟疾流行的媒介有单纯中华按蚊疟区以及兼有嗜人按蚊疟区,通过人血指数调查,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平均高出中华按蚊的44.47倍。嗜人按蚊区疟疾发病数占全省发病数的81.38%~93.84%。结论湖北省疟疾近10年流行主要是在有嗜人按蚊的地区。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波动大,有些已形成顽固的疫点,目前防制重点应放在有嗜人按蚊的地区。
湖北省嗜人按蚊分布区不同抗疟措施的研究
张华勋1;黄光全1;兰明祥2;陈国英1;李汉帆1;刘立新2;罗山虎2;刘井元1;余品红1;张吉斌1;明桂珍1;张绍清1
摘要1178)      PDF (107KB)(681)   
目的探索有效地控制嗜人按蚊密度和降低疟疾发病率的措施。方法选择自然条件、疟疾发病率、人口数基本相同的3个区。各区在控制传染源的基础上,其中一区连续两年采用2.5%溴氰菊酯(15mg/m 2)浸帐灭蚊;另一区在浸帐同时对畜房、人群活动场所采用5%氯氰菊酯(25mg/m 2)滞留喷洒灭蚊。各区观察病原学和昆虫学各项指标。结果浸帐喷洒区人房、室外人帐诱、牛栏、猪栏等嗜人按蚊密度年平均分别下降100.00%、71.96%、94.01%、67.42%;单一浸帐区除室外人诱密度上升12.38%外,其他场所依次下降99.63%、18.71%、69.44%。嗜人按蚊叮人率浸帐喷洒区为0.1111,浸帐区为0.2222,对照区为1.1688。浸帐喷洒区、单一浸帐区、对照区疟疾发病率年平均分别下降73.12%、57.71%、65.71%。结论单一浸帐和浸帐喷洒灭蚊均能降低人房内嗜人按蚊密度,后者各场所密度比前者降低的快。
大洪山南部嗜人按蚊生态及吸血趋性的研究
黄光全1;李汉帆1;张华勋1;兰明祥2;陈国英1;刘立新2;罗山虎2;刘井元1;余品红1;张吉斌1;明桂珍1;张绍清1
摘要959)      PDF (109KB)(654)   
目的:查明嗜人按蚊生态习性及吸血趋性,为制定疟疾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7~9月每旬1次,调查嗜人按蚊在人房、牛栏、猪栏内密度,室外人帐诱蚊密度及季节和夜间活动高峰。调查该蚊对不同宿主吸血趋性和栖性、吸血习性。结果:嗜人按蚊在人房内平均密度为5.70只50顶,室外人帐诱7.44只(人·半通宵),牛栏6.41只(人工·h),猪栏2.37只(人工·h)。嗜人按蚊季节高峰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夜间活动高峰为23时~1时,叮人率为5.0493。吸血习性为0.2406,比中华按蚊高7.76倍,趋吸人血蚊占89.75%。传疟能量为1.7315,比中华按蚊高8.25倍。结论:嗜人按蚊主要栖息在人房,趋吸人血,是主要的传疟媒介。
湖北省嗜人按蚊分布、生态与传疟作用研究
黄光全; 张华勋; 刘井元; 袁方玉; 余品红; 陈国英; 明桂珍; 张吉斌; 徐博钊
摘要1145)      PDF (108KB)(690)   
目的:查明湖北省嗜人按蚊分布范围、生态习性与传疟作用。方法:全省定点和扩大范围调查嗜人按蚊分布,以卵块和成蚊形态鉴定蚊种,观察嗜人按蚊成蚊的生态及传疟能量。结果:全省调查42个县(市区场)287个乡镇1151个村,捕获按蚊57448只,鉴定46130只,其中嗜人按蚊3967只,中华按蚊42014只,八代按蚊149只,在19个县(市区场)104个乡镇696个村发现有嗜人按蚊分布。范围人口约1456万,面积4.6万km 2。嗜人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在0~2时,白天主要栖息在人房,其次为牛房及猪栏,构成比依次为84.40%、10.30%、9.25%,少数栖息于室外。该蚊吸人血指数为0.868。传疟能量5~11月平均为0.0667,比同域中华按蚊(0.0015)高44.47倍。结论:嗜人按蚊分布在大洪山麓与桐柏山之间的低山、丘陵、岗地及江汉平原结合部,是鄂中疟疾的重要传播媒介。
鄂中江汉平原结合部嗜人按蚊延伸范围研究
黄光全; 张华勋; 刘井元; 徐博钊; 张绍清
摘要906)      PDF (80KB)(625)   
目的:了解嗜人按蚊向江汉平原区延伸的范围。方法:以浅丘平原结合部嗜人按蚊村点为起点向江汉平原腹地垂直定点、定距离调查,捕捉人房及帐内按蚊,按照蚊卵及成蚊形态鉴定蚊种。结果:共调查24个村点,捕按蚊2988只,除在原嗜人按蚊村点发现嗜人按蚊外,相距嗜人按蚊村点2~40km、面积约260km 2内均未发现该蚊。结论:浅丘与平原结合部的嗜人按蚊未向江汉平原腹地延伸。
湖北省1971至1997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张华勋; 黄光全; 陈国英
摘要1132)      PDF (79KB)(581)   
目的:掌握疟疾流行态势。方法:分析各县(市)疟疾疫情报告。结果:全省疟疾流行可分为4个时期,即暴发流行期(1971~1977)、流行期(1978~1986)、基本控制期(1987~1992)、流行稳定期(1993~1997)。经分析表明:在不同的疟疾流行期及不同媒介地区,随着发病率的不同,疟疾病人分布范围及发病高峰日、流行期亦不同。结论:27年间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并形成一定的周期性,年均下降速率为27.07%。
停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后嗜人按蚊密度与疟疾发病情况
黄光全1; 张华勋1; 余品红1; 刘井元1; 兰明祥2; 黄炳忠3
摘要1504)      PDF (93KB)(2546)   
目的:观察停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后嗜人按蚊密度与疟疾发病情况。方法:白天用指管扣捕蚊帐内按蚊,并分类计数;同时收集观察区疟疾发病情况。结果:嗜人按蚊密度(只/帐)灭蚊前平均为0.53,灭后降为0,停用药物蚊帐后第1~3年分别为0.029、0.056、0.28;疟疾发病率(例/万)灭蚊前平均为51.17,灭蚊期降至4.10,停用药帐后第1~3年分别为4.63、14.55、9.50。结论:溴氰菊酯浸帐灭蚊,能迅速降低嗜人按蚊密度和疟疾发病率;但停用药帐后,嗜人按蚊密度和疟疾发病率均呈逐年回升趋势。
沙市城区连续10年应用微生物制剂控制蚊虫的效果评价
袁方玉1; 徐博钊1; 黄光全1; 张吉斌1; 夏世国2; 陆其发3
摘要1316)      PDF (1225KB)(669)   
目的:观察10年来主要应用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地方株(B.t-187)控制蚊虫的效果。方法:按WHO推荐的方法,在实验室进行生物测定,以确定B.t-187乳剂使用浓度,然后进行现场灭蚊效果观察。结果:使用效价为380~460国际单位,剂量为1~2ml/m 2的B.t-187乳剂能有效控制蚊约和成蚊密度,成蚊平均相对叮咬密度比处理前下降89.4%,并降低了蚊虫的季节性高峰。结论:该生物制剂对按蚊、库蚊、伊蚊幼虫的毒杀效果颇佳,蚊幼尚无产生抗性的迹象。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蚊虫嗜血性的研究Ⅲ.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嗜人、牛血的鉴定
陈国英; 袁方玉; 黄光全; 徐博钊
摘要1036)      PDF (1001KB)(581)   
目的:对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嗜人、牛血的鉴定。方法:采用ELISA法。结果:检测湖北应城市人房、牛栏、猪舍、野外捕获的中华接蚊226只,嗜人血的29只.占12.8%(人血指数为0.128);嗜牛血的84只,占37.2%;其余经沉淀反应检测113只为猪血,占54.4%。在人房、牛栏、猪舍中捕获嗜人按蚊141只,124只嗜人血,占87.9%(人血指数0.879);嗜牛血15只,占10.6%;其余7只经沉淀反应检测为嗜猪血。结论:中华按蚊是嗜吸畜血雨兼吸人血的蚊种,而嗜人按蚊是嗜吸人血的蚊种,蚊虫嗜血习性与其栖息场所密切相关。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蚊虫嗜血性的研究──Ⅱ.ELISA与沉淀试验鉴定蚊胃中人、牛血的比较
陈国英; 袁方玉; 黄光全; 徐博钊
摘要787)      PDF (792KB)(648)   
笔者在不同栖息场所采集cella氏Ⅱ~Ⅲ期中华按蚊及嗜人按蚊共357只,同时用ELISA及沉淀试验鉴定蚊胃血中的人、牛血。结果357份标本,经沉淀试验人血阳性126份,占35.3%;牛血阳性59份,占16.5%。ELISA测定人血阳性135份,占37.8%;牛血阳性75份,占21.0%。后法较前法阳性率高,阳性反应强度较高。沉淀试验鉴定为人牛血的30份,ELISA测定人血5份,牛血8份,人牛血17份。沉淀试验鉴为猪血的130份,ELISA测定为阴性反应。沉淀试验鉴定人、牛血为阴性的12份标本,经ELISA法检测全为阳性反应,其中人4份,牛血8份,进一步证明后法较前法特异性强,更适合现场蚊胃血鉴定。
苏云金杆菌187毒杀按蚊幼虫剂型研究
黄光全; 陈国英; 明桂珍; 徐博钊
摘要805)      PDF (745KB)(585)   
本文报告以麦麸制作的Bt-187颗粒剂具有粘菌和漂浮作用,毒杀按蚊幼虫LC 50比悬乳剂低16.9倍,室内应用2.5ppm第1~6天按蚊幼虫死亡率为60~100%,稻田使用2.5ppm1周内按蚊幼虫的相关密度指数为0.98~32.6。
B.t"187"地方株悬乳剂对稻田非靶生物的影响
黄光全; 袁方玉; 徐博钊
摘要685)      PDF (685KB)(569)   
笔者应用B.t-"187"地方株浓缩悬乳剂20.ppm处理稻田内中华按蚊和库蚊幼虫孳生地,喷洒24h后水中浮游和底栖生物未死亡,且数量比喷洒前稍有增加,与对照结果一致,而Ⅰ~Ⅳ龄蚊幼死亡率为95~100%,表明该菌对环境中的非靶生物安全。
湖北省浅丘双季稻区嗜人按蚊生态及传疟作用
黄光全; 黄晓波; 张华勋; 陈刚; 闵建生; 李飞; 蔡全民
摘要1013)      PDF (1018KB)(579)   
本文报道浅丘与平原接壤地带双季水稻区嗜人按蚊的生态习性及传疟作用,调查结果表明浅丘与平原交接地段嗜人按蚊成蚊主要栖息在人房内,室内平均密度为0.46只/帐,在繁殖季节该蚊有两个季节性高峰,第1高峰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高峰为9月中、下旬,该蚊在人房、牛房、猪栏、室外诱蚊笼内所占的按蚊构成比依次为84.04%、10.30%、9.25%、0%。该蚊嗜吸人血,传疟能量为0.1379。